)
来源:腾讯网
夜晚的灯光和人气,
是一座城市活力与魅力的晴雨表。
数据显示,
(资料图)
我国超六成的消费发生在夜间。
近年来,
崇左市借助新兴消费热点,
不断涌现出
夜间消费新模式、新场景、新业态,
夜间经济蓬勃发展。
“软硬兼施”,提升夜经济质量
地摊经济是夜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和组成部分。
夜幕降临,在佛子湖路口的夜市点里,各种小摊位摆放有序,炒粉、小龙虾、烤生蚝等美食琳琅满目,吸引了众多群众前来品尝。
在佛子夜市,市民正在购买奶茶。本报记者 凌云 摄
“这几年,崇左夜市的小摊小店一点点多起来、‘活’起来了,各种各样的美食让我们大饱口福,价格也比较经济实惠。”“90后”郭女士已经在崇左工作5年了,是佛子湖夜市的常客,她希望今后能有更多销售本地特色美食的小摊小店。
而在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近的大学美食城,每到夜晚都灯火辉煌,各个摊位前人头攒动,城市烟火气十足。一家名为“馍王”的小铺前排满了等待取餐的顾客,铺主何老板表示,每天能卖出200—300份肉夹馍,收入比较可观。
精心装扮很“潮”的小摊。本报记者 蒋欣攸 摄
佛子湖夜市和大学美食城的发展是我市地摊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大力完善和优化软硬件环境,促进地摊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硬件”供给方面,我市按照“统一规划布置、统一摊位样式、统一规范管理”的模式,在中心城区利用土储地块建设夜市、便民摊点,结合实际搭建城市消费新场景。目前,全市已形成85个消费新场景。
在“软件”管理方面,我市颁布了全国首部专门针对经营性露天烧烤管理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崇左市经营性露天烧烤管理规定》,成立了广西首个地摊经济协会“崇左市地摊经济发展协会”,通过整合规划形成“开放固定摊区+摊点”的形式,助力小摊小店经济发展。
截至目前,全市设置临时便民市场62个、便民摊区105处,设置摊位6231个,解决就业9676人次;设置个体经营专门市场15个,内设摊位2300个,全市地摊日均实现消费约245万元。
文旅体融合,点亮城市“夜经济”
地摊经济不断升温,“文旅体”的深度融合也在持续发力。
太平古城景区。本报记者 方秋丽 摄
一到夜晚,左江之畔的太平古城景区灯火辉煌、美轮美奂。壮族围楼、颐芳戏台、静思·风雨桥、风情商业街……一个个特色元素融汇其间,为夜经济增添了新活力。
“这里有楼阁,有湖水,晚上逛起来很舒服。”张女士和卢先生趁着暑假从四川来到崇左旅游。张女士表示,崇左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接下来会继续打卡崇左的各个景点。
太平古城景区。本报记者 许青霖 摄
为了激发文旅活力,太平古城景区通过举办城门楼璀璨灯光秀、壮族天琴艺术特色夜演活动等,带动夜游、夜购、夜娱等夜间消费业态集聚发展。2022年,太平古城街区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022年5月27日,崇左的“万象汇——太平古城——螺香街”夜游线路入选广西十五条夜游精品线路。
今年以来,崇左市体育中心将体育运动项目经营时间延长至22:30,夜间主要开放恒温游泳馆并开设游泳培训班,开放气排球场6个、羽毛球场7个、网球场14个、乒乓球场地3个、篮球场6个,可实现夜间体育消费日均1.5万元,成为当前全市最受欢迎的夜间体育场所。
近年来,我市围绕“夜购、夜食、夜娱、夜展、夜宿、夜读”打造夜间文旅发展新模式,打好文旅牌、完善夜游体系。譬如,螺香街夜市、万象汇购物中心、骆越文化宫、老木棉度假酒店等,为消费者提供“吃喝玩乐购,衣食住行学”的全方位服务,持续带动消费。
精细化服务,营造良好环境
“每天都有人把街道打扫得很干净,我们作为摊主也会自觉打扫卫生,让环境保持干净整洁。”近日,小丽糖水铺的老板告诉记者,以前路边有些商贩乱摆摊,又脏又乱,现在街道干净整洁,很舒心。
崇左南站站前广场小摊。本报记者 马程 黄冠琪 摄
为确保市容环境秩序整洁安全有序,近年来,我市加强对地摊区的管理,实行“四个一”管理模式,即,每个便民点配一组城管队员巡查监督;每个摊位签订一份承诺书、自备一个垃圾桶、铺好一张防污布。同时,建立执法人员履职尽责容错机制,对实施柔性执法、包容审慎监管予以尽职合规免责。执法人员对商家和摊贩常见违法行为可视情况从轻处罚、减轻处罚、不予处罚或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在法定权限范围内给予经营者容错纠错空间。对轻微违规经营行为,以教育疏导为主,慎用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
丽川路汇豪城附近的夜市街鲜花摊点。本报记者 胡珊珊 摄
此外,自2022年2月开展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整治以来,我市加强对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在售农产品的监督抽检,持续强化食品摊贩、小食杂店监管,特别注意督促夜市食品摊贩经营者按规备案,守法经营,为小摊、小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进一步积极探索边境地区“综治中心+市场监管+网格化+信息化”基层市场监管治理模式,全市4个边境县(市)共选聘6003名综治网格员,协助开展基层食品安全检查,打通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最后一公里”。
标签: